高德管理咨询网

服务热线0991-4527466 0991-4532499

产品推荐

苗圩:大数据,变革世界的关键资源

浏览次数:正在读取 / 编辑:新疆高德管理咨询网 / 更新时间:2015-10-21

  10月1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苗圩在《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大数据,变革世界的关键资源》的署名文章,深刻阐述了大数据对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意义以及大数据变革所蕴藏的巨大发展机遇。全文如下: 
    人类文明进步的每个阶段都有一张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标签:19世纪是煤炭和蒸汽机,20世纪是内燃机、石油和电力。进入21世纪,由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所引发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更加深刻地诠释着人类进步的征程。其中,最具时代标志性的标签非大数据莫属,它好比是21世纪的石油和金矿,是一个国家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又一关键资源。 
    大数据既是一类数据,也是一项技术。作为数据,它呈现容量大、增长速度快、类别多、价值密度低等特征;作为新一代信息系统架构和技术,它能够对数量巨大、来源分散、格式多样的数据进行采集与存储,并进行关联性分析。大数据通过数据整合分析和深度挖掘,发现规律、创造价值,进而建立起从物理世界到数字世界和网络世界的无缝链接。大数据时代,线上与线下、虚拟与现实、软件与硬件重叠交错、跨界融合,将重塑我们的认知和实践模式,开启一场新的产业突破与经济转型。 
    我们正处于大数据变革的时代。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新型传感器快速渗透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人人有终端、物物可传感、处处可上网、时时在链接,数据增长速度用几何式增长甚至爆发式增长都很难形容得贴切。有机构预计,到2020年全球数据使用量将达到约44ZB(1ZB=10万亿亿字节),将涵盖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由此产生的革命性影响将重塑生产力发展模式,重构生产关系组织结构,提升产业效率和管理水平,提高政府治理的精准性、高效性和预见性。毋庸置疑,大数据将创造下一代互联网生态、下一代创新体系、下一代制造业形态以及下一代社会治理结构。 
    大数据还将改变国家间的竞争模式。世界各国对数据的依赖快速上升,国际竞争焦点将从对资本、土地、资源的争夺转向对大数据的争夺,重点体现为一国拥有数据的规模、活跃程度以及解析、处置、运用数据的能力,数字主权将成为继边防、海防、空防之后又一个大国博弈领域。各主要国家已认识到大数据对于国家的战略意义,谁掌握数据的主动权和主导权,谁就能赢得未来。新一轮大国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大数据增强对世界局势的影响力和主导权。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已拥有全球最多的互联网用户和移动互联网用户、全球最大的电子信息产品生产基地、全球最具成长性的信息消费市场,培育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庞大的用户群体和完整的经济体系积累了丰富的数据资源,而工业互联网将进一步激发大数据发展的潜力,不断拓展信息产业新蓝海。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创新、变革、融合成为产业发展主旋律,蕴藏巨大发展机遇。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无论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还是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环境,大数据都将充当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地位也将越来越突出。 
    2015年是我国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的关键之年,国家制定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极大地激发了全民创新创业的热情,也明确了大数据发展的战略方向。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行动纲要》,强调开发应用好大数据这一基础性战略资源。应按照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的战略部署,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信息产业支撑能力,构建完善以数据为核心的大数据产业链,推动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加快推动核心技术、应用模式、商业模式协同创新发展,将大数据打造成新常态下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新引擎,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开放政府数据 驱动产业发展 
    正如苗圩部长所说的,“大数据好比是21世纪的石油和金矿,是一个国家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又一关键资源”。互联网时代是数据驱动的时代,数据资源已成为 “互联网+”时代创造财富的金钥匙。据统计,全球所掌握的数据每两年就会翻倍。到2020年,全球的数据量将达到44ZB,其中我国所掌握的数据将占20%。大数据的广泛深入应用,使人类社会逐渐走向数据经济时代。据国际知名咨询公司Gartner预测,2016年全球大数据相关产业规模将达到2320亿美元。 
    当前,一批至关重要的数据资源掌握在各级政府尤其是城市主管部门手中。要让互联网+成为新常态下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动能,必须开放政府和公共数据。政府数据开放是一个新兴的领域。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开放数据使得更多参与者能对数据进行加工和挖掘,从而创造新的价值。政府数据开放技术涵盖了元数据管理、关联数据、数据可视化和社交网络等各类新兴信息技术,与此同时,也对城市的各种基础如数据中心、网络通信提出了新的需求,并且通过集中使用和配置有效减少了冗余设施,提高了使用效率。通过分析现状和目标,提出了智慧城市中数据开放的需求,进一步阐释了政府数据开放的方式和核心技术,最后给出智慧城市政府数据开放的架构方案。 
    不完全统计表明,自“大数据”第一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今年以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已经9次提及“大数据”。与以往不同的是,城市建设、社会救助、质量安全、社区服务是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大数据应用示范领域,也是李克强首次明确政务数据优先开放的领域。但是诸如交通、医疗、就业、社保等政府数据要向社会公开,首先要打破原有的利益格局,目前各个部门各自为政,很多以数据涉密为由不愿意推动数据公开,而有技术、有能力、有意愿的机构想要做却很难获得政府数据。可能确定一个统领数据管理的机构,打破部门利益,才是打破原有利益格局的良方。 
    在政府数据开放方面,国外的经验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2010年,美国开放政府指令进一步明确提到了数据层,确定了相关要求,其中包括:政府机构推出开放数据网页;要求落实到一个具体的联络人,而非只有联系方式;减少《信息自由法》积压的工作;发布更多数据库。之后,美国推出了世界上首个国家级的开放政府数据平台data.gov。目前,美国联邦政府已在此平台开放了来自多个领域的13万个数据集。这些领域包括农业、商业、气候、生态、教育、能源、金融、卫生、科研等十多个主题。 
    事实上,开放政府数据是一个动态循环的生态系统。在数据开放过程中,相应的政策法规、组织管理、数据管理和平台开发水平,决定着政府数据开放的水平;而在数据开放之后,数据利用者的利用方式和利用能力,将直接影响数据利用的效果。国外有很多大赛,如纽约的Big Apps的奖项,鼓励人们借助公共数据开展应用,用得好每年还有奖金。当前,我国广州、沈阳、成都等地已经成立了大数据管理局,从组织架构上推动政府数据资源整合与开放。一些地方政府也在与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部门积极接触,将在流程、机制、方法、组织文化等方面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新来支持开放数据。 

    来源:人民邮电报



关闭